产后新手妈妈必修课(图)
经过辛苦的怀孕和分娩过程,宝宝终于呱呱落地了,一个小小生命的到来,宣布准妈妈正式升级成功,新手妈妈上路了!在产后6周的产褥期,新手妈妈不仅要让自己的身体尽快复原,还要照顾新报到的小宝宝,手忙脚乱的生活就此开始了。学会如何好好照顾自己和宝宝是每一个新手妈妈的必修课,现在课程开始了!
第1周 喜悦与疲惫交织
妈妈
疼痛控制
不管是自然生产还是剖宫产,新妈妈产后都有子宫收缩的疼痛。在麻醉药的药力消退后,为了让子宫收缩成正常大小,即使疼痛也要经常按摩腹部。此外,还有伤口和乳房的疼痛也是问题。
疼痛控制是新手妈妈生活品质提高的重点之一,否则,妈妈在这里痛地哎哎叫,宝宝在旁边又不停地哭闹,很容易让妈妈情绪失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给妈妈打止痛的针剂,等到妈妈排气以后,就可以给些口服的止痛药了。
会阴清洁和保养
自然产的妈妈在生产后一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不过,如果妈妈在生产过程中有过会阴裂伤或者进行过会阴切开术,则至少需要一周才能复原。在妈妈生产后,需要特别注意会阴的清洁和保养工作。
椐医生介绍,妈妈在生产后每次排尿或排便后,都要进行会阴清洗。在40℃温水中加入5毫升的优碘药水,由前往后冲洗,避免将肛门的细菌带到尿道口,然后再用卫生纸轻轻地拍干会阴伤口,切忌来回擦拭。医生会依照不同的产妇情况,给出冲温水、冲洗液、泡盆等不同的建议。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否则如果有严重的会阴感染,可能会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将伤口清疮、重新缝合,这对新手妈妈将会是很大的打击。
恶露
生产后,为了排出子宫内膜、胎盘碎片等异物,妈妈会在产后的第二天出现大量的出血,出血量远远超过月经期,并且有大量的血块,这叫做“恶露”。从恶露的形态可以观察胎盘愈合的情况,如果恶露颜色已渐渐变淡突然又加深,就要小心有子宫收缩不良或是产后出血的情况,应找医生检查。
宝宝
产道压迫
宝宝在通过妈妈的产道出生时,由于受到压迫,难免会在身上留下痕迹。平均每10个新生儿中有2~3个头部会出现血肿,或者是眼睛下的小出血,甚至用肉眼都可以看见宝宝眼睛里有血丝、血块,额头也可以看见血肿或者水肿。虽然看起来有些心疼,但妈妈还是不用担心,过几天后血肿会自行消失。
在宝宝冲出产道的刹那,静脉压力较大,导致血管破裂,形成血肿,不过这对宝宝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妈妈也不要帮宝宝揉,揉只会让血管重新打开。
眼睛分泌物
有的宝宝出生后眼睛结满眼屎,可能是宝宝在通过妈妈产道时,受到细菌感染。虽然在宝宝刚出生时,医院会给宝宝上眼药水,但还是有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3~7天感染结膜炎,眼睛出现黄色分泌物。如果眼睛分泌物很多而且浓稠,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医治了。
此外,宝宝还有可能因为鼻泪管阻塞而造成眼睛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淡黄色的水样状。此时,妈妈可以按摩宝宝鼻翼的两侧,让宝宝的鼻泪管畅通,如果按摩依旧无法使鼻泪管畅通,也要请医生医治。
脐带保养
出生后7~10天,脐带会自行脱落,在脱落之前,为了避免脐带感染,妈妈1天至少要为宝宝进行3次的脐带保养。
方法是,先以小棉棒沾75%酒精,从脐带根部由内向外消毒,接着用小棉棒沾95%酒精,从脐带根部由内向外进行干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脐带一定要略微拉起,保证脐带和肚脐的接触点,也就是脐根部、脐轮周围也都进行消毒。
即使脐带已经掉落,仍要继续保养,直到脐根部完全干燥,若脐带掉落后,脐根部仍有潮湿、泌血的情况,还须继续消毒。
第2周 从摸索到熟悉
妈妈
产褥热
在生产后24小时到10天内妈妈发烧达到38℃以上,就是俗称的“产褥热”,又称产后感染。
引起产褥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产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乳房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此外,妈妈在怀孕期间有营养不良、贫血、肥胖、产前照顾不周;在生产过程中阴道检查过多、破水时间长、生产时间长等情况,也容易产生产褥热。根据国外的统计,平均每2个产妇就有1人会出现产褥热。
所以妈妈在生产后要养成每天定时量体温的习惯,当体温超过38℃就要小心了,要多补充水分,补充营养,当持续高烧就必须立即就医。
黄疸
新生儿的血红蛋白的寿命比成人短,并且生产的胆红素较多,肝脏尚未发育成熟,不能顺利排出大量被破坏的红细胞,因此导致胆红素负担增加,形成黄疸。
10个宝宝有9个半会出现黄疸,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也不能过于轻视。由于新生儿的脑部还没有发育完全,胆红素持续增高,可能会沉积在脑部,造成脑室屏障,导致脑性麻痹。不过近年来已经很少发生这样的病例了,大多数能早发现、早治疗。
第3周 两人之间最亲密的距离
妈妈
乳腺炎
生产后24小时内,妈妈开始分泌乳汁。初乳一定要喂给小宝宝吃,因为初乳的营养价值无法取代,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要比平时的母乳高,并且还可以增强宝宝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由于有的新手妈妈在哺育时,因为压迫到乳房,产生乳汁滞留,导致乳腺发炎。或者是由于乳头破皮,细菌从伤口进入,引起乳腺发炎,甚至是整个乳房组织都发炎。为了保护妈妈和宝宝的健康,此时可以让妈妈暂停哺乳,乳汁以人工的方式挤出来,以避免胀奶。等复原后再继续哺乳。如果是发炎的情况很严重,必须进行切开引流,妈妈也不必很紧张,因为牛奶也可以给宝宝足够的营养。
因为要给宝宝哺乳,妈妈当然要补充充足的营养,从第3周开始,妈妈的饮食就进入滋养进补周,在这期间,麻油鸡是不错的选择,它对妈妈分泌乳汁很有帮助。
宝宝
吐奶与溢奶
宝宝好不容易喝下的奶水,竟然咕噜一声吐出来了,让妈妈好心疼。宝宝呕出奶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奶水缓缓从嘴角流出,就是溢奶;如果是呈喷射状从嘴里喷出,就是吐奶了。如果宝宝的精神不错,体重也持续增长,偶尔的吐奶或溢奶问题并不大,可能只是贲门还没有发育好。
要解决宝宝吐奶或溢奶的问题,就要注意,在喂奶的时候速度不要太快;在宝宝吃饱后,可以轻轻拍打,打嗝之后再放平,或是抱久一点再放下。
如果溢奶的情况没有减缓,可能与胃、食道逆流有关;若是严重的吐奶,则可能是与幽门肥厚或肠胃道感染有关,如果并发发烧、腹胀,就必须急速就医。
第4周 今晚我们在梦中相见
宝宝
宝宝不睡,妈妈别想睡
满月喽,妈妈与宝宝亲密相处了一个月,对他是越来越喜欢了吧。但还是有一件事让妈妈不高兴哦,那就是宝宝晚上不睡觉。刚出生的宝宝没有日夜时间观念,肚子饿也不分白天黑夜,经常半夜吵着要喝奶,这让许多妈妈都饱受睡眠不足之苦。“坐月子”除了要补充营养,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利用宝宝的生理规律
出生1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15~20个小时的睡眠,每隔2个小时就会有短暂的清醒。通常醒过来的原因是肚子饿了,吃饱了就会接着睡。要想建立孩子规律的睡眠习惯,就要利用孩子的这个生理规律。当宝宝吃饱后,就将环境的刺激降到最低,让宝宝吃完就睡。理论上,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会逐步缩短,晚上睡得较沉。白天他需要一两次的小睡,但小睡时间若超过4小时,就要叫醒宝宝,这样晚上的时候他就不会太吵了。
宝宝和爸爸比睡
妈妈要想把“月子”坐好,一定要有足够的睡眠,每天需要安静地睡上8~10个小时。如果宝宝在身边,想要这样的睡眠是不行的。所以最好在生产之前就找好产后照顾宝宝的人,婆婆、妈妈、妹妹都是不错的人选。
此外,爸爸也要担负起照顾宝宝的重任哦,在妈妈坐“月子”期间,爸爸最好和妈妈分开睡,宝宝可以跟着爸爸睡,这样,妈妈就可以很好地休息了。
第5周 打造健康的基础
妈妈
减肥的最佳秘诀
坐满月子的妈妈,第一个念头都是如何减肥。怀胎10月,妈妈的体重会增加10~15千克,生完宝宝后,大约可以减少5千克。至于身材的完全恢复,大多数的妈妈是在1年内完成的。
其实生产后减肥的最佳秘诀就是给宝宝哺乳。妈妈在哺乳时,消耗的热量很大。这样,不但能给宝宝很好的营养,还有瘦身的效果,真是“一举两得”啊。
此外,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统观念认为妈妈不能下床活动,其实是不对的,只要妈妈疼痛消失,就可以下床活动了。缓和的运动不但有助于妈妈恢复身体,也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当然,减肥不能急于一时,过度的运动和节食对妈妈和宝宝都不好。
宝宝
皮肤病
在满月后,有的宝宝下巴、前额、脸颊上会出现一些粉色小疹子,这是粉刺,在鼻子上的白色疹子是粟粒疹。这些疹子会自行消失,千万不要去挤。
在1~4个月的时候,宝宝的头、脸上会出现一些黄色的分泌物,像薄薄的酥皮粘在皮肤上。这是一种脂漏性皮肤炎,因为宝宝皮脂分泌旺盛,在四五个月后会自然痊愈的。
当宝宝2~6个月时,在脸颊、前额或头皮上如果出现一些红色发痒的小肿块,并逐渐散布到手臂和躯体上,这有可能是异位性皮肤炎的征兆,要小心处理。
第6周 产褥期结束啦
妈妈
当进入产后第6周,产褥期也即将结束,妈妈的身体已逐渐恢复到产前的状态,可以有性生活了。这时候要注意避孕的问题,因为在月经来潮前,妈妈最早会在产后6周就排卵,避孕是免不了的。
还要注意产后检查的时间也到了,妈妈要到医院检查身体恢复的情况,不可以偷懒哦。
宝宝
妈妈在有了6周的照顾经验后,就可以根据宝宝的哭声来判断他的状况了。健康的宝宝出生后有些习惯性啼哭,其实这是宝宝适应外部世界的办法,一种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方式。新生儿啼哭可以有各种不同原因引起,新手妈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
当宝宝感到饥饿、冷和热
因饥饿、口渴哭泣时表现为哭声时高时低,有时伴随晃动着小脑袋张嘴左右觅食的情景;宝宝的腹部平坦、柔软;如用干净手指轻触其嘴唇,宝宝会立即出现吸吮反应,啼哭立即暂停,这时候只需要让宝宝开心进奶就成了。此外,要摸摸宝宝手脚的温度和衣服、盖被的厚薄,以排除因过热或过冷引起的啼哭,尤其在夏季,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过多盖被会引起生理性高热,体温增高,只要适当散热喂水,体温会渐渐降至正常。另外还要定时检查宝宝的尿布并及时更换。
宝宝需要你的接触
新妈妈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喂完宝宝放到一边,就会开始啼哭,哭声不急促,节奏均匀,当你抱起来后,宝宝就会安静入睡,原来宝宝需要与母亲有身体上的接触。抱起宝宝轻轻摇晃或抱着走一走,让宝宝靠近你的前胸听心跳动的声音;把宝宝裹紧一些,贴身布料应该柔软、温暖;温度适宜下,轻轻抚摸或按摩宝宝全身皮肤。总之要给宝宝情感上的满足。
宝宝感到疼痛或忽然受到刺激
受到强烈光线、巨大噪声、强烈的颠簸等刺激,都会使宝宝感到不安,这时的宝宝哭声忽然爆发,声音洪亮急促,有时会握起拳头,任你喂奶、接触都无济于事,甚至出现紧抱反射,即张开四肢同时开始啼哭。所以要为宝宝尽量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和氛围。
宝宝患病
除正常生理性啼哭外,还有一些病理性啼哭更应该引起重视:当宝宝哭声高亢呈尖叫哭声,听起来很刺耳,声音发直,烦躁不安,喂奶拒绝吃奶,呈抽搐状,这些都说明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有病,最常见的是颅内出血、脑膜炎、颅脑损伤或脑性疾病等,出现后应该立即送医院就诊;当宝宝哭声听起来嘶哑,伴呼吸困难,这多为呼吸道或肺部疾病;如果哭声由强变弱进而哭声差,困倦无力,可能是宝宝患病并病情加重,更应及时送医院就诊;有的白天表现正常,一到晚上才出现啼哭,排除正常原因外,一般为低钙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
文/ 韦丽文 王淑宝 采访咨询/ 周善(妇产科主任医生)摄影/ 陈炳煌 模特/ 胡宜(妈妈)杨谦(宝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