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蛋儿归来,一家团聚
这一个多月的惊心动魄,我的宝宝们,你们坚强的意志,你们与疾病、疼痛抗争的勇气,让我心疼不已又令我无比骄傲,谢谢你们带给我的惊喜和感动,这份礼物我将一生珍藏!
2013年1月9日,银蛋儿回家啦!从此我们全家团圆啦!
接银蛋儿时,丈夫心急,走得很快,在医院楼道把我落得好远,以前我总嫌他走得慢,当了爸爸真的不一样了。
宝宝,你终于闯过来了,你真的是一丁点苦都没有逃脱:最开始是消化关,你曾呕吐褐色分泌物,疑似肠道出血;然后是本以为平安渡过的呼吸关,就在我们第一次“约会”的前期你一度发生窒息;最后是感染关……我的宝宝,感谢你如此坚强、勇敢,你是好样的!
银蛋儿很活跃,不时地做出各种表情逗我开心,当妈的我一点儿也不厚此薄彼,把给金旦儿说的话,一模一样地说给了银蛋儿。医生交代了照顾银蛋儿的各个注意事项。由于早产儿自身免疫力低,还不能打疫苗,我们回家后需要更注重对两个宝宝的环境保护措施。
为此,我还制定了六条“家规”。
与金旦儿有所不同,银蛋儿只在吃饭时需要给氧。不过,由于有了先前照顾金旦儿的经验,一天下来,虽然两个宝宝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也总算安然度过。
但是,我敏锐地察觉到月嫂秀一个人盯不住两个宝宝了,昼夜不得休息,几天下来,我和她说话,她瞪着眼看着我,却反应迟钝,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照顾宝宝这件事,只要经济上不困难,绝对需要一对一的照料,尤其是我们家的特殊情况——两个都是早产儿。我得赶紧找月嫂公司再寻一得力助手了!两个宝宝回家后,家里登时变得热闹非凡,我的保姆团队也从原先的一人,扩充到三人:一个保姆、两个月嫂。
照顾宝宝的大小环节中,我最为向往的是给宝宝洗澡。只可惜看着那小手小脚,软绵绵的样子,我满心欢喜,却实在敢想不敢做,只能在一边痴痴地望着。
之前洗澡就哭的金旦儿,似乎因为有了弟弟的陪伴,再也不哭了。
而我却总像看不够他们似的,总想把他们拥入怀中。只要他们小哥俩醒着,没吃饭,我就抓紧每分每秒抱着他们,恨不得把他们从出生到现在所有应得而未得的母爱都给他们,月嫂秀教我姿势,让我能和宝宝们胸贴着胸,腹贴着腹,宝宝能明显感受到这是来自妈妈的怀抱,他们的眼神和感觉完全不一样了,银蛋儿还伸了伸脑袋,看似可以轻轻抬头了,接着便在妈妈的怀抱中睡着了。
2013年1月12日,我的宝宝们满月啦!
今天我和丈夫准备给他们做人生中第一个小脚印和小手印以留念,我们在月嫂的指点下进行初步尝试,做得不理想。月嫂说:不太容易做好,所以好多人家让外面公司做。但我和丈夫坚持认为,父母亲手给宝宝做更有意义。于是我们总结经验又开始了第二次手工制作。
2013年1月14日,我产后整31天。
我们第一次带宝贝们去协和医院打“剂脉欣”针剂。出院后医生要求每周打一次,丈夫要和我们一起去,我觉得打针是很简单的事,我自己开车应该可以,快去快回,不会在外面逗留很久,也不会受凉,于是就让丈夫上班去了。上午我们充好三个大氧气袋,吸取以前教训把接头放在水里看看是否有气泡,确定一切完好后装车。
然而,正好那天新来的月嫂不堪重负向我告退。我没有办法,只好让保姆红暂时充当月嫂角色。我负责开车,月嫂秀和保姆红一人抱一个宝宝,我们一行五人,带着三大袋鼓鼓的氧气袋上路了。
刚开车,没10分钟,银蛋儿开始哭,据秀说他有点儿饿了,停下车来,不哭了,继续开车走。
一会儿金旦儿的血氧检测仪不停地报警,数值低了。我们费了半天劲,终于找到原因,氧气袋用了一半了,可能压力不足,秀和红把它放在两人之间,挤压着,的确管用,但这样她们很累,不能长时间坚持,因为她们还抱着宝宝。最后秀把它放在双脚下踩着,警报终于停了。
金旦儿哭完,又换银蛋儿大哭,一阵紧似一阵,哭声一声一声直扎我心。
到了停车场,找不到停车位,我只好先停在不挡道的地方,在车里配好奶,喂银蛋儿吃。
这一路下来,真是好热闹,宝宝们的哭声,大人焦急的喊声,交织着仪器的工作声,我由衷感叹道:三个人伺候两个宝宝真是不够用啊!
此时,氧气已经消耗了一袋,待我缴费取药回来,好远就看见红抱着银蛋儿找护士说什么,我连忙加快步伐过去问她怎么了?
她说:“银蛋儿有点缺氧,脸色发青,咱只带了一套氧气和管儿,金旦儿用着。”
我说:“在医院里不怕,哪儿都有氧气。”
和护士商量先把氧气给上,我去交费(身上没带现金,只好自己亲自去刷卡缴费)。回来后宝宝的情况已经缓解。
可是,由于产后身体尚未彻底恢复,我的脚仍然有些肿,只能穿丈夫的大鞋,再加上我长期不动,腿软,走起路来想快都快不了。不知不觉间时间竟已过了好久。
我给宝宝们备的三个氧气袋转眼只剩半袋了,回想来的路上就用了一袋,这回程是肯定不够用了。
我急忙去找护士商量,看能否给我们灌点儿氧气,护士说不行,但是她告诉我医院小卖部有,小卖部离这不远,情急之下,我自己挎着包,经自拎着两个空氧气袋去了小卖部。可小卖部的人竟然说没有这东西,让我到急诊去看看。
四周张望一番,好在急诊室离得不远,立马调转方向奔往急诊室。心里急,不断加快脚步,可还是半天才扭到。远远看见前台,张口就问:“充氧气在哪?”前台接待员却一脸茫然,说:“没有。”我又问其他医护人员,都摇头。
我心想,这下可完了,大家都不知道。我急得汗水直往下淌,实在没想到身在医院,还能弄不到点氧气,难道就真的求助无门吗?就在这时,一个正打电话的护士冲我喊了一声:“有。”
我像看到了救命稻草般眼巴巴地等着她。心跳仿佛都漏了一拍,大约见我急,护士也很快便撂下电话,告诉我说南门侧面有氧气站,并指点我如何走。
那天六七级西北风,吹得我几乎走不动路,我还没出月子,身体虚弱,再加上穿得很厚,也许是因为走了太多的路,也许是心急,以至于我全身大汗,帽子都湿透了。三九天的风格外冷,透过帽子直达我头皮,刺骨,想着自己还在月子里,我忙用手捂着头,才好受些。
大概二十分钟后,穿着丈夫的大皮鞋、登山裤、羽绒上衣、毛线帽,背着包的我,终于在腰上挂着两大袋鼓鼓的氧气袋如英雄母亲般出现在了宝宝们的身边。这一切,总算有惊无险。
宝宝们出院后每月还要去医院进行一次例行身体检查。第一次查体时间来临之际,我们家的育儿团队又增加了一名月嫂。丈夫听说了上次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后,坚持要跟着去,并换了辆大车,特地把氧气筒用绳子绑在前排座椅旁,这样可以随时为氧气袋充气,一个小型可移动的氧气站做成了,于是我们一行七人出发了!
两个月嫂怀抱宝宝,肩背一个绿色大氧气袋,保姆红则背着装有宝宝吃喝拉撒东西的大包,我再背一个大氧气袋,风风火火的育儿团队,煞是“壮观”。
到了医院,医生一边检查,一边说:“宝宝们都长得很好,就照这样养。”我们像是被老师表扬的好学生,心花怒放!这些日子,虽然累,虽然辛苦,还常常担忧,总算一切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了。
接下来,我要开始准备宝贝们打疫苗和查询新生儿筛查结果的事儿了,宝贝们开始有自己的时间表、资料夹,因为两个宝宝,情况相似又有不同,需要区别开来,于是我在家里也给他们分开“建档”,他们有各自的人生不是吗?从现在就要启程了!
反观自己,终究还是在月子里,按照传统是不许出门的,为了宝宝,我都已经出去好几次了,到目前感觉也还好,只要注意冬天里把自己包裹严实,不要伤风感冒就好。
没有宝宝陪伴的月子,我得到了很好的休息。
我庆幸求子路上自己遇见这么多好医生,好护士,好人。我从心底里向他们道声谢,这份感恩,将长存我心,永不淡忘!祝好人一生平安!
本文摘自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授权的《我的特殊月子》一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