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不让我到医院生产
受访人:李淑苹(甘肃省甘谷县)
年龄:36岁
受教育程度:大专
婚姻状况:结婚15年,1984年结婚
健康情况:1986年生育头胎
职业:警察
个人档案
我连叫的力气也没了,一阵眩晕一阵痛,大夫在我身上打多少针,全不觉得,意识模糊、思维紊乱,全身像面条。“好了,看到头顶了!”顿时全身被撕裂、被肢解的剧疼,潜意识中已觉自己的五脏六腑全被撕拉出体外,身子就像一只吹鼓起的气球,坠在无边无际的云雾中,声音距我是那么遥远……
在 家 生 产
跟同龄人比,我生娃的经历算得上特别———在家生产。别看我们这是偏远地区,但同龄的乡下人也大多进乡卫生院生产,何况我毕竟生活在县城里。警察?不,这跟职业没什么关系,当警察的是胆大。磨炼的,生娃我可没磨炼过,头一回呀!
我不敢问娃是从哪生的
要说我有多傻,你可能都不信,娃快生了,我还不知道娃从哪儿生出来。我只记得当年大姨的儿媳比我早一年结婚,她快生时就问姨:“娃从哪儿生出来?是胳肢窝里吗?”大姨就恼火地说:“哪有儿媳跟婆婆问这个的?该生的时候娃自己就出来了!”要说我其它事胆大,可这生娃的事,真没有去问别人的那个胆子。从怀孕开始就一直模模糊糊觉得,生娃是件微妙的事,瓜熟蒂落,到时候娃会自己蹦出来。
因为在我的(作为女人的)成长经历中,一切都是像小河水一样自然流淌的,不需要什么特别加工。小学中学时从没上过生理卫生课,妈也从没告诉过我什么。这样女娃自身微小的变化就很少被发现。大的变化要自己悄悄隐藏起来。胸罩是偷着跟比自己大的同学那儿学着做的,用一块布紧紧地把胸束平。当时有胆大的同学开玩笑说:“呀,看看咱们女生的胸前,个个像绑了一块木块。”来例假,都说“我倒霉啦。”那时,倒是真隐隐感觉到,做女人是要准备吃苦受罪的,这是命里安排。
小时候县城惟一的书店从没有这方面的书,要不是从一块长大的同学那儿,断断续续听到一些让人脸红心跳的话,头脑里真是一片空白,连怀孕时都羞于跟同事交流。
这么傻,我哪儿敢有主意,我只觉得从怀上娃,我就不是我了,我是婆婆的儿媳妇,婆婆会精心安排我,伺候我,为我做主。丈夫也是这么想的,他说有他妈他就放心,他在不在都帮不上什么忙。
婆婆不让我到医院生产
从怀上娃的30多天开始,强烈的妊娠反应一直持续到7个多月时才有好转,吃什么都吐,到第三个月时不得不进医院输液维持着,使本来在警校摔打得非常皮实,从来连个头痛脑热也没得过的我,弱不禁风,走起路来只觉得轻飘飘的。人见我说:“没见过你这样怀娃的。”
我妈和奶奶是世上最疼爱我的两个人,她们见我这样,天天往我婆家和我单位跑,一会儿送点我爱吃的小菜,一会儿送盒饺子,妈总是苦苦劝我吃点,说吃了娘家的饺子生娃快。
我体质太差,医院里劝我早休早住院便于观察。每次妇检都是有婆婆跟着,最后这次听完医生的劝告,婆婆不吭气,拉上我出了门急急地说:“咱说出大天也不能在医院生!”我有点犯晕:那能到哪儿生?婆婆坚定地说:“在家生!”
我把婆婆的决定告诉来家看我的妈。妈说:“姑娘出嫁了,我们怎么舍不得,也必须尊重婆家的意见,娘家的人不好指手划脚,让人家笑话咱不懂规矩。把你嫁给人家,就是人家的人了,大事人家担着。我们只能是瞎操心。”
我跟丈夫说婆婆的主意,丈夫说,“听我妈的没错”。他还说,他认为我是媳妇里最幸运的媳妇,别人家的儿媳生娃,婆婆往医院一送,只管送送饭。可我妈得为咱操多大心呀。丈夫是出名的大孝子,我也特别能体会他对妈的那份感激。其实,生产前虽然我并不知婆婆为什么非要我在家生的原因,但从婆婆对我的精心照顾里,我也能感受到她老人家对我的爱心。
大儿媳在医院生产差点送命
我是产后才从婆婆那儿知道大嫂(婆婆大儿媳)在医院生产差点送命的事。
我的大嫂在学校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中毕业后,为了照顾父母,让妹妹继续上学,就在本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她跟当时在铁路上工作的大哥结婚后,1976年生第一胎。她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尽管当时有一部分人在家生产,请大夫打针包扎,可她相信医疗技术对人生命的重要性。临产前几天她就住进了医院。大嫂躺在产床上生产时,粗心的大夫将一对双胞胎当成一个胎儿了,当第一个胎儿立生(腿脚先出来)时,手忙脚乱的大夫护士们就使劲往外拉,怎么也拉不出来,七折腾八折腾,结果胎儿被拉出时,两个胎儿的头和脖子缠在一起,一个也没活。
大嫂昏死过去了几次,身下撕裂缝了15针,打针时臀部又严重感染,红肿的半个屁股烂了一个大洞。她痛不欲生,整整哭了一个月子。她发誓再也不生娃了。可过了四、五年后,她又生了一个姑娘,这次,她是在家生的。
我的生产跟大嫂头胎生产事故整整相隔10年。1976年—1986年。我想,像1976年那样的动荡时候,大嫂真是投错了门槛,到处一片混乱时,只有自家才相对安全。婆婆深受刺激,世道再变,家永远是最安全的,这是婆婆坚信不疑的。更何况,婆婆就是躺在家里生产一胎又一胎,“没什么好怕的,女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这是我生产前婆婆对我的教育。
[1] [2] [3] [下一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