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分娩你选择什么医院

  丽华被证实做了准妈妈,但在究竟要去哪家医院就诊的问题上与老公发生了争执:丽华老公认为离家较近的一家大型综合医院是首选,而丽华则要去较远的妇幼保健院生孩子。

  怀孕分娩,你会选择哪种类型的医院呢?

  是选择妇幼保健院,还是去大型综合性医院,对于准妈妈来说确实是个问题。通常,每个区县只有一家专业的妇幼保健院,如果离家较近,多数准妈妈自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但如果妇幼保健院离家较远,且交通又不方便,为了检查、分娩的方便,有些准妈妈就宁可选择居家附近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了。

  面对这两年的生育高峰,无论是妇幼保健院还是综合性医院的产科,前来就诊的人数都大大超出以往,医院的产科病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对怀孕的准妈妈来说在选择医院时就更为谨慎,舒适的检查环境、先进的医疗水平、优质的服务、无须过长的等候时间、选择病房的自由度,这些都是选择医院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妇幼保健院的专业性

  不消说,准妈妈更爱选择去专业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原因,是因为她们相信无论是从硬件还是医生专业技术水平上,妇幼保健院都可能比一般综合性医院更为专业。

  的确,因为专业妇幼保健院的医师面对就诊群体大多数是孕产妇,因此,一些中型妇幼保健院所配置产科医疗器械比一般大型综合医院会更齐全。比如孕期的B超检查、唐氏筛查,妇幼保健院在此方面的设备及专业能力无疑会比综合性医院的产科更全面。

  也由于就诊群体相对比较单一,专业医院的产科医师每天把握的就是从孕期——产期——出院这一循环过程,技术实力相对较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更为熟练。

  妇幼保健院的产科病房通常比综合性医院的产科病房多,由于是专业的产科医院,产妇们所得到的饮食及护理照料往往会更适宜。新生儿出生后,可以在妇幼保健院接受按摩抚触,有条件的妇幼保健院还为婴儿专门提供游泳服务。

  选择综合性医院的理由

  怀孕了,一定要去专业的妇幼保健院就诊吗?当然不是这样。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产科也有它的长处。其实,对于那些有特殊情况的准妈妈来说,选择综合性医院产科分娩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理由1:

  现在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都设有产科门诊,能为准妈妈做全面的孕期检查。

  理由2:

  科室齐全各科专业人员全、技术水平高是综合性医院最大的优势。对于那些容易出现异常并发症的准妈妈来说,一旦孕期出现并发症,可及时在综合性医院各门诊科室得到会诊和处理。

  理由3:

  如果已患有某些疾病的准妈妈,例如伴有糖尿病的准妈妈,在处理上要比非孕期的糖尿病患困难得多,而且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等异常情况也明显增加;而一般妇幼保健院并没有设立相关的专科。

  因此,凡患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心脏病等此类严重疾病的准妈妈,无论是孕前还是孕中都需请综合性医院的专家进行全面检查,认真评估是否能怀孕;怀孕后也要密切注意病情发展情况,所以这些孕妇选择大型综合性医院就比较理想。

  选择适合你的医院

  一般来说,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产科和专业的妇幼保健院都能保证准妈妈安全度过孕期,顺利生产。准妈妈们在选择医院时,究竟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根据准妈妈的自身怀孕情况选择医院。如果怀孕时伴有异常或出现严重合并症的准妈妈最好能选择综合性医院产科做检查或分娩。

  ●根据家庭经济实际状况选择医院。

  ●选择医院时还需考虑居住位置。怀孕后,准妈妈每月甚至每周都要作产前检查,如果路途遥远,对准妈妈来说是一个很大负担。

  ●最好选择2级以上的医院产科,无论是综合性医院还是妇幼保健院。

  ●选医院前,准妈妈需要多了解医院的相关情况,如硬件设施、医生的技术水平等。

  Pregnancy智库

  了解产前检查

  有着十几年丰富产科经验的贾秀清医师认为,怀孕后,准妈妈除了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医院外,还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产前检查知识。

  女性在停经后12周内,应去产科检查一次,了解子宫大小,及生殖器情况,确定孕期,测量血压,体重,并由医生决定孕妇的情况是否宜于妊娠分娩。

  在妊娠12周时,孕妇去医院产科建立医疗联系卡,并至少每月去做一次产前检查。妊娠28周-36周,每两周检查1次,妊娠36周后做到每周产检一次。

  在首次产科检查时,孕妇需做一系列血液检查,建立产前检查特殊记录表格,并进行全身系统性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体重、身高及骨盆的大小及形状。

  再以后的产科复诊中包括:每次测量血压、体重、子宫底高度、腹围、胎位、胎心,了解胎动情况等。如果准妈妈合并有其他科疾病时,必要时需要请有关专家会诊进行必要的治疗。

  妊娠18-20周需做首次B超检查,以筛查有无胎儿畸形存在,如果在产前检查中发现有异常情况的,都需进一步治疗,并根据情况作重复检查,以了解治疗的结果。必要时,还需住院作进一步的处理。

  采访撰文/Alice  专家/贾秀清(产科主任医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