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胎剖宫产,生二胎有风险吗?

  

  市民刘女士:最近,我看了篇文章,是关于生二孩的,现在头胎剖宫产的比较多,听说要想再生二胎,会有很大风险。我今年33岁,头胎就是剖腹产,现在老大3岁了,之前听说3年以后再怀老二就可以,但我还是有些担心,不知道身体还适合吗?想让你们帮忙问问?

  

  记者:去年5月29日起,我省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目前,正好实施一年。根据省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30日,有4631个家庭申领了再生育服务证。

  采访中,像刘女士一样困惑的女性不在少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然而,有数据显示,中国剖宫产率近50%,为世界第一,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对剖宫产率设置的警戒线。在头胎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对生二孩有多大影响?想生二胎的妈妈需要注意什么?记者采访了几家医院的产科医生,以供妈妈们借鉴。

  头胎剖宫产,二胎有40%-60%还选择剖宫产

  市民刘女士的女儿和儿子相差1岁,两个孩子都是剖宫产,说起生老二的时候,刘女士说怀孕后期自己堪称“国宝级”待遇,除了定期去产检,怀到8个月的时候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发生个什么突发事。“主要是担心快生的时候子宫破裂引发大出血。”刘女士说,现在女儿也两岁多了,非常健康,不过因为当时两个孩子间隔时间比较短,现在想想也有些后怕。

  近年来,越来越多产妇选择剖宫产。山西产妇的剖宫产率如何呢?记者分别采访了山西省儿童医院、太原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的产科,据不完全统计,头胎剖宫产后,二胎剖宫产率的平均水平已达40%,有的甚至高达60%。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剖宫产率设置的警戒线15%相比,高出了两倍以上。也就是说,省城100位产妇中,至少就有40位是选择剖宫产的。

  头胎剖宫产再怀二胎,可能存在这些风险

  经历过剖宫产的子宫属于疤痕性子宫,采访中,有年轻妈妈担心,疤痕妊娠的几率大吗?出现子宫破裂的情况多吗?面对这些问题,产科大夫说,现在剖宫产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所以这些情况少之甚少,不过,妈妈们在准备怀二胎时依旧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在生育第一胎的时候选择了剖宫产,就一定要警惕疤痕妊娠。”一位产科大夫说,剖宫产手术时,会在子宫上开个口,取出婴儿后再进行缝合,因此会留下疤痕,这个地方常有微小的裂缝,宫腔和黏膜层不完整,肌肉层之间会有缝隙,胚胎如果刚好在附近着床,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向肌肉层生长,长出根须通过缝隙把肌肉撕开,容易导致子宫破裂或大出血。所以,有过剖宫产史的女性,在孕期的中晚期一定要定期检查,听医生安排。

  目前,省城几家医院的产科大夫均说,子宫破裂或大出血的情况目前比较少。不过,据北京一家医院妇科的数据显示,头胎是剖宫产的,二胎疤痕妊娠的比例达到了15.2%。妇产科把“剖宫产疤痕妊娠”列为危重疾病,有引起子宫破裂和无法控制的阴道大出血的风险,危及产妇生命。

  头胎剖宫产再怀二胎时,最好先到医院检查疤痕恢复情况

  有的妈妈在头胎选择剖宫产后,一两年的时间里,逢天气变化或有些时候,刀口位置隐隐有痒痒的感觉。那这是不是刀口没有恢复好呢?一位产科大夫建议:“如果第一胎已经是剖宫产,怀二胎要先做检查。”剖宫产后应至少两年以上再考虑妊娠,有过剖宫产史的孕妇,在孕前应检查疤痕恢复情况。

  怀孕初期后到正规医院检查孕囊位置,如果发现孕囊附着在疤痕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不要盲目清宫。如果第一胎是剖宫产,怀第二个的时候,准妈妈要多做几次产检,一有出血、腹痛等情况就要立即去医院。

  现在剖宫产率较高,一方面由于许多产妇怕疼,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产妇营养过剩,致使胎儿个头过大。其实,剖宫产的产妇在怀二胎时,不仅要面临子宫疤痕妊娠的风险,还要面临切口感染、术后胃肠受影响等。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朋友都开始计划生“二宝”,但是妈妈们的身体条件到底适不适合生二胎呢?临床上把年龄超过35岁的产妇归为高龄产妇,对于年龄偏大的妈妈,身体各项机能都下降,因此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风险。

  所以,有打算生二胎的妈妈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头胎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本报记者 徐麦丽

  延伸采访

  第一胎尽量顺产

  为更好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产科医生建议第一胎尽量顺产。

  “如果准妈妈条件允许,我们一般都会建议大家顺产。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好,”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张主任说,有些准妈妈一开始恐惧顺产,或者不打算生二胎,就决定剖宫产,其实产科医生都在尽力劝说准妈妈们选择顺产。

  如何提高头胎顺产率?平时准妈妈应该注意什么?张主任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孕期防止胎儿过大。在产检时,医生都会给产妇建议一些营养餐,以控制胎儿的体重。另外,能否顺产跟心态也有很大关系,体质允许,信心百倍,绝大多数产妇都可以顺产。除此之外,要适当运动,让自己保证体力,更有助于生产,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应定期去咨询,多向医生咨询注意事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