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的N个困惑(图)

副标题#e#

  “准妈妈”的N个困惑

  成为母亲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然而,对于很多“准妈妈”来说,困惑也不少。

  佳玲的预产期距离现在还有3个月零8天。“不知道为什么,随着预产期的临近,脑子里想到的可怕的事情越来越多。”佳玲说,“楼上薇薇的妈妈分娩一个月后得了乳腺炎,痛得要半夜急诊;单位的同事伟珍那天悄悄地告诉我,最好还是剖宫产,因为顺产的话可能会导致阴道松弛,影响今后的夫妻感情;还有老家的亲戚阿玲,她上个月生了,可孩子出来却患有唐氏综合征……”

  针对准妈妈们普遍担忧的一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产后身材大走样?

  放眼娱乐圈,许多明星妈妈在产后都能迅速瘦身,有的人甚至苗条更胜从前,而对于普通女性来说,身材虽然不至于影响“生存问题”,但谁不想产后依然能保持飘逸苗条的身姿呢?

  那么,怎样才能使身材保持苗条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后大补不可取:我国素有集中于产后进补的风俗。产后坐月子,鸡鸭鱼蛋等各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像填鸭似的拼命塞,似乎这样奶水才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因为产妇在妊娠期间,体内已积聚了2000克~3000克的脂肪,这是为产后哺乳劳累所准备的。不是吃得越多分泌乳汁也越多,乳汁的分泌关键在于婴儿吸吮;吸吮越早,次数越多且有力,分泌的乳汁也越多。至于乳汁的成分,只要能保证一定的营养,受膳食的影响并不大,所以产后不需大补,这是保证分娩后正常体形的重要措施。

  2.自己哺乳:有的产妇怕胸部下垂影响自己的体型美,不愿意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婴儿,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实际上造成胸部下垂的原因并非哺乳,而是妊娠。因为妊娠刺激乳腺增长,随之又使乳腺衰退。要防止这种衰退,哺乳是有益的。同时,哺乳可以消耗妊娠期内所积聚的2000克~3000克的脂肪,有效地防止肥胖。

  3.产后要早期起床活动:产后过24小时即应起床活动,两周后就可以做一般家务劳动,做产后操,促进调节新陈代谢,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和糖分,当然就可以防止产后肥胖,保持身体的苗条。

  我的宝宝健康吗?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顾正田说,大龄妈妈患妇科病的概率更高,其中很多会导致不孕症或先兆流产,但不少女性自己并不知道。

  因此,他建议,女性尤其是大龄女性在打算怀孕前,一定要做个检查,排除疾病影响,确保顺顺利利怀孕生宝宝。一般来说,怀孕前做个妇检、腹部B超以及乙肝两对半、再查查是否有地贫,怀孕期间按时做产检,没有其他意外的话,基本上就可以确保宝宝和妈妈都健康安全地度过这段非常时期。

  顺产会使阴道松弛?

  “顺产会导致阴道松弛,这完全是一个误区。”广医二院妇科主任医师李锦玉指出,正常的阴道分娩,尤其是在如今只生一胎和分娩方式改良了的情况下,顺产对阴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与此相反,我们最近在一所高校为女教师体检时就发现,很多40岁以上而又没有经历过阴道生产的女性,她们的阴道仍然非常紧,这种情况对于夫妻生活来说本来是好事。但问题是,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大,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分泌物减少,本来就会发生性交障碍,这时如果再加上阴道紧的话,性交的疼痛就会更加明显。”而这种情况在那些经历过阴道分娩的女性身上,发生率相对会低一点。

  除此以外,剖宫产对于女性来说,毕竟是一种手术创伤,不多不少都会留下后遗症,例如由盆腔粘连、子宫疤痕等带来的腹痛。因此也有医学专家认为:“女性经历了顺产后,只要过程顺利、正常,那么她生产后仍然是一个健康人,但经历了剖腹产的女性,无论手术做得多么完美,她都会从生产前的健康变成生产后的‘亚健康’。”

  因此专家指出,那些能够自然分娩的孕妇最好不要采取剖腹产。

#p#副标题#e#

  坐月子是改善女性体质的好时机

  人的一生总是充满了选择:选择职业、选择伴侣、选择居所……而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她们的人生中又多了一项选择:成为母亲还是坚持“丁克”?

  今年适逢金猪年,很多女性即将或已经晋级成为母亲,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女性来说,“当妈妈”仍然是一件犹豫不决的事情。工作太忙、没有房子、影响晋升……让你坚持“丁克”的理由似乎数之不尽。然而,成为妈妈的理由却只需要一个:为了你自己!因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早已得到无数妇产科专家的证实:成为母亲可以让女性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都得到正面的改善。

  所以,成为母亲也许会是你今生最好的选择。

  成为母亲的N个理由

  现代女性追求自我,担心生BB会改变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害怕怀孕生产会影响工作,使得身材走形,肥胖臃肿。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玉洁指出,十月怀胎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在收获可爱宝宝的同时,怀孕分娩还可改善女性体质,营造出更曼妙的身材,同时降低多种妇科疾病的发生,推迟更年期的到来。

  生育对女性身心的好处,张玉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怀孕分娩可降低多种妇科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怀孕期间,女性卵巢会自动停止排卵,对于勤恳工作的卵巢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放松和休息。而女性一直不生育,卵巢就必须坚持工作,其患卵巢癌的风险比做过妈咪的女性更大。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未生育过的女性发生乳癌的危险为生育者的2倍。妇女分娩后正确哺乳能保持乳腺的通畅,对乳腺癌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如果极少哺乳或从未哺乳,易导致乳房积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2. 生育可治痛经及月经不调。

  从初次来潮开始,很多女性都伴随痛经,有的甚至会痛至呕吐、晕厥。而生产后不久,女性的月经又会恢复。但是,这次却有一个可喜的变化:令人烦恼的痛经减少,甚至消失了。此外,有些女性长期月经不调,但经过10月怀胎的艰辛历程之后,不少人发现,困扰自己多年的月经不调竟然不治而愈。

  原来,在孕育宝宝的过程中,女性的身体如子宫、乳房会经过一个再次发育的过程,内分泌也能得到自发的调节,痛经自然也会得到改善。

  3. 做妈妈让女性更美丽。

  生活中,常见有些女性怀孕后变得容光焕发。张玉洁指出,怀孕期间,绝大多数准妈妈都会变得更美。而产前产后细心调理,这种美丽会一直延续到生产之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孕期女性基础代谢会增加,身体的内分泌能得到更好的调节,雌激素水平高,导致皮肤更光洁、弹性更好。

  4. 怀孕分娩坐月子是改善女性体质的好时机。

  对于身体虚弱的女性来说,怀孕分娩期间休息更多,身体更易接受调节,是休养身心的好机会。

  5. 怀孕生子可推迟更年期。

  孕育孩子的过程会让卵巢暂停排卵,直到哺乳后的第4至6个月才恢复。这期间,大约有20个卵子推迟了排出时间,这会使卵巢的衰退时间推迟,从而让更年期推迟。

  6. 怀孕分娩让女性股骨更强壮。

  美国有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每生育一次,就有助于降低9%的骨折风险。科学家推论,母亲在怀孕过程中体位发生自然改变,身体的施力点产生了变化,影响到股骨支撑的力学结构,最终强化了产妇的股骨支撑,因而让妈妈们拥有更加强壮的股骨。

  7. 宝宝做纽带,更易安然度过“七年之痒”。

  当新婚时的甜蜜日趋平淡,很多丈夫和妻子会经历“七年之痒”。如果这时正在共同养育宝宝,就会不一样了。宝宝是夫妻之间最稳固的纽带,在照顾宝宝、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夫妻俩齐心协力,更容易找到共同关心的话题,夫妻间的感情会更加融洽。

  8. 别给人生留下遗憾。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30岁之前。张玉洁说,她见过不少年轻时抱着“丁克”念头,错过生育时机,后来四处求医,但却为时已晚的例子。

#p#副标题#e#

  如何预防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很多新妈妈都可能遭遇的状况,而曾经历过急性乳腺炎的女性甚至以“比分娩阵痛还难受”来形容。

  急性乳腺炎是致病菌侵入乳腺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引起的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这种病症在第一次做妈妈的女性中更为多见,产后的1个月内是急性乳腺炎的高发期;而6个月后的婴儿开始长牙,这个阶段乳头也容易受到损伤,应该小心预防。

  发生急性乳腺炎时,一般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因为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婴儿喂养,而且还增加了乳汁淤积的机会。所以,在感到乳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不但不要停止母乳喂养,而且还要勤给孩子喂奶,让孩子尽量把乳房里的乳汁吸干净。

  预防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关键在于避免乳汁淤积。哺乳后应及时清洗乳头;如有乳头内陷,可经常挤捏、提拉进行矫正;产后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不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每次哺乳后尽量让宝宝把乳汁吸空,如有淤积,可按摩或用吸奶器排尽乳汁;同时,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

  产后补充营养并不是多多益善,因为有些新妈妈在开始分泌奶水时乳腺管尚未通畅,而新生儿吸吮能力弱,如果大量分泌乳汁容易造成奶胀结块,给新妈妈带来痛苦。所以,产后进食下奶的食物应从少量开始。

  沈倩(29岁,夜班编辑)

  “孕育宝宝让我如此美丽”

  虽然长期上夜班,每天都要熬到半夜两三点才能安睡,但是她的皮肤看起来很光洁,整个人神采飞扬。了解她的同事都知道,这个改变是从怀孕4个月开始的。而在生宝宝之前,由于长期“昼伏夜出”,她也挨过一段皮肤晦暗、月经不调的日子。

  至于保养秘诀,她说,最重要的就是心情开朗,吃睡充足,对怀孕分娩不要有恐惧心理。虽然怀孕时照常上夜班,但每天早上7点,她都会准时起床,到附近的公园散步半个小时,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怀孕期间,她不仅挺着大肚子照常上班,还与平常一样,自己下厨做些可口的食物,犒劳自己和腹中的宝宝。

  因为平时活动比较多,宝宝和妈妈都不胖,阵痛了几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自然分娩。而顺产的好处之一,就是产后躺了一夜,她就能下床活动照顾宝宝了。

  如今,宝宝已经一岁半了,陪伴宝宝、照顾宝宝是全家人最快乐的事。虽然一直是清水洗面加上基础护肤,但宝宝带来的欢笑,足以让她把怀孕期间的美丽延续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