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需要一个好妈妈

  分离,是宝宝来到人世第一时间体验到的心理感受,这注定他一生将致力于建立关系,使自己不被孤独包围。 父母见到宝宝的第一时间给与他的评价,也将影响宝宝内心的核心价值感。

  当小豆子来到世界,他和豆妈都经历了分离,这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过程。分离,不是一个负性的词语,它意味着很多。

  出生是生命中的第一次分离

  我们用爱迎接生命,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要去消除恐惧——生命中第一次分离带来的恐惧。

  恐惧,是人生命中最初的情感或者情绪体验。不光是人,恐惧也是所有动物的共性。恐惧,可以使我们避免自己不被伤害,是保护自己的情绪体验。因为恐惧,我们可以预先知道危险来临。就像人的疼痛感一样,有了疼痛感,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对我们身体的伤害,所以说这样的感受是保护我们自己的。

  分离,带来了人生最初的恐惧体验。而分离的体验,从出生开始,将延伸到我们生命的结束。

  我们对于分离的恐惧,缘于分离的过程中所遭受的创伤性体验。刚出生的孩子,虽然他没有认知,几乎没有意识,但他的原始感受与成人是相同的,他也会感到恐惧、孤独、饥饿、寒冷等。

  对于豆子来说,刚刚从母亲的子宫里出来,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的,而在子宫里的感觉实在太好了,要什么有什么,我们成年后理想中的“安乐窝”就是接近子宫体验的地方——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可以即时满足,没有任何让我们自己感觉不舒适的因素,当然,最重要的是绝对安全。

  为补偿分离,宝宝需要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豆子经历了分离,一个无法抗拒的过程,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焦虑体验。温度、湿度、声音、养分的供应都改变了。在他的意识中,很想回到那个曾经让他很舒服,没有任何恐惧的“极乐世界”里。这时候,母亲(照料者)需要给他创造一个接近于“子宫”的环境。因此,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是非常重要的。

  “足够好的妈妈”就是能在第一时间满足婴儿需要的妈妈。这个“足够好的妈妈”,在婴儿早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特别是孩子1岁以内的这段时间里。所谓“足够好的妈妈”就是能完全满足婴儿一切需要的照料者。婴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能表达自己的就是哭。而哭就是信号,饿了,冷了,拉臭臭了,这些生理的需要都需要得到及时满足。

  坐月子有助于打造“足够好的妈妈”

  分离一定是双边的,人生中最大的分离,不光是对新生儿而言,同时还有母亲,她会因为被分离而产生复杂的感受,这些感受可能会妨碍她成为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比如豆妈便因为生过程中身体的损伤,产后的虚弱,分离造成的掏空感等,不能很快对孩子产生强烈的爱,以及不能很快适应妈妈的新角色,这有可能给孩子带去最初的伤害体验。

  怎样才能迅速让新妈妈迅速从分离情绪中抽离出来,变成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呢?中国传统的“坐月子”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坐月子”的习惯,从某个角度上说,给母亲与婴儿之间提供了足够相处的时间,给曾经地位比较低下的女性一个被充分尊重和充分被爱的机会。“坐月子”的过程中,女性可以延续怀孕时的那种独特照顾,让一些生产时的焦虑恐惧得到充分的缓解。这样,新妈妈的情绪和身体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下,才可以更好的照料婴儿。这很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新妈妈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就有能力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使婴儿获得足够的生理和心理安全感。这时候,为照顾好新妈妈和新生儿,多点人帮忙就显得很重要。

  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传统,总归是有道理的。

  一个足够好的妈妈,从一开始就要为宝宝建立核心价值感

  所谓核心价值感,是指一个人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一个核心价值感高的人总是充满自信、快乐,从不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价值;而一个核心价值感低的人,则总是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会被别人否定,害怕被人抛弃,无论取得多大的成绩都会深感焦虑。

  核心价值感的建立与一个人的幼年生活密切相关,尤其与生命之初的体验密切相关。婴幼儿对自己没有评价,他的自我评价往往来自于别人对他的评价,如果他从小就总是置身于细心的呵护、充满爱的注视、发自内心的赞美与肯定中,就不可能去怀疑自己的价值。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受到忽视、冷漠、较低的评价甚至责骂,就不可能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有一个35岁的苦恼女性来我的咨询室求助,被诊断为焦虑和抑郁,但她并不能找出让自己产生这样情绪的原因。她事业不错,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丈夫对自己也可以,亲子关系稍微有点问题,但她并不认为那是影响她情绪的主要原因。随着与我讨论的深入,问题的关键慢慢呈现出来,那就是她的核心价值感有问题。她是家里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父母在生了姐姐后更想要个儿子,她出生的时候家里没有任何喜悦。特别时母亲,因为没有为家里生个儿子而在产后没有获得足够的照顾,产后情绪也就很糟糕。家里一度想把她送人。

  她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我是没有价值的,我的存在给父母带去很多麻烦”的想法。从而开始了为消除这样的感觉而奋斗的一生。她用自己为家里分担家务、照顾家人、取得优异成绩等方式讨好父母,希望获得父母的认同,这样的情形延续到了成年状态。她不能接受一点点不如别人,什么都很要强。只要有一点不如人家,就会自责,愧疚。这正是她深层次焦虑的原因。她害怕自己没有用,害怕被别人抛弃,害怕自己没有价值。

  豆妈期望儿子高鼻梁、瓜子脸、双眼皮,所以当她看到小眼睛的豆子时不免有点失望,我深知这种情绪可能会妨碍孩子建立核心价值感,于是连忙告诉她豆子是多么的可爱。

  好在豆妈对儿子的负面评价只是一闪念,她很快就以一个“足够好的妈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儿子出生了,一啼哭,她就立刻奉上自己的身体,尽管自己还虚弱,这就是最初的母亲对孩子爱的表达,我在一旁很感动。

  母爱的最初是“舍己为人”,这就是母爱的伟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