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宝宝需要精心呵护

  早产宝宝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容易生病,爸爸妈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早产宝宝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适宜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宝宝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的室内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70%~80%。对于低体温或体重低于2千克的早产儿,应该放入暖箱保暖。

  2.耐心喂养

  由于早产儿的成熟度不同,其吸吮能力也有所不同,要采用不同的喂养方法。对于吸吮能力正常或稍弱的早产儿,可以喂母乳或配方奶粉,但要喂得慢一些,避免呛奶或窒息。对于吸吮能力差、不会吸吮,但已具备吞咽功能的早产儿,可用滴管将奶液滴入早产儿口中。而对于那些没有吞咽能力的早产儿,应住院进行胃管喂养,即用乳胶胃管插入宝宝口中,用注射器将奶直接注入胃内。

  3.预防感染

  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积极预防感染非常重要。在给早产儿喂奶或护理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并洗净双手。当感冒的妈妈给宝贝喂奶时,应戴上口罩,哺乳前要用肥皂及热水洗净双手,避免母子交叉感染。

  尽量避免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患有感冒、腹泻、气管炎、皮肤病的家属应避免接近早产儿。早产儿的衣服、尿布、奶瓶应定期煮沸消毒;卧室定期开窗换气,保证空气新鲜。

  要注意早产儿的精神状态和喂养情况,如精神状态较差、哭声低、喝奶量减少,就要考虑宝宝是否发生感染,必要时须上医院就诊。

  4.注意呼吸问题

  早产儿肺部发育未成熟,容易发生呼吸暂停、呼吸困难、青紫等情况,如发生肺炎可出现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等表现,一旦有以上表现应及时就诊。

  5.注意消化道问题

  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发育未成熟,如发生腹胀、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6.保持舒适体位

  躺卧时,早产宝宝的头应偏向一侧,容易使其口中的黏液外流,避免黏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胃食管返流的早产儿最好采取侧卧位,以促进胃排空,缩短乳汁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减少宝宝腹胀。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的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

  小提示:早产宝宝睡觉时,让他的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和床单,能感觉毛巾和床单的边际,会使宝宝有安全感。 

  7.良好的抚触

  早产宝宝在母亲体内没有发育完全,应给予更多的身体刺激,促进他的身体发育。而抚触是宝宝非常需要的亲密接触,有助于调节早产儿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促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减少宝宝的焦虑情绪,增加宝宝的睡眠时间和奶量。爸爸妈妈抚触时,动作要轻柔,同时要观察宝宝的反应。

  8.减少噪音的刺激

  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如说话轻柔,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爸爸妈妈和育儿嫂走动时要轻手轻脚,尽量不要穿容易发出声响的鞋;电话机的铃声也要设定在最小音量。

  9.减少光线的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的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减缓,持续性照明还会导致早产儿生物钟的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所以,要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可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适当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使用遮光罩,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每24小时内至少保证3~5小时的昏暗灯光,以保证宝宝的睡眠。

  10.新生儿疾病筛查

  目前国家规定对新生儿的一些疾病要进行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主要筛查项目有:(1)代谢病筛查:出生第1天在医院进行筛查,主要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酸尿症、半乳糖血症等;(2)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4周要去眼科检查眼底;(3)听力筛查:所有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1周检查听力,如未通过,第4周复查。

  11.预防接种

  新生儿出生第1天就要开始预防接种,包括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但一些体重太轻的早产宝宝免疫功能未发育成熟,不能立即接种,体重要达到2500克才能开始预防接种。

  12.定期随访和体检

  体重太轻的早产宝宝容易发生后遗症,出院后要定期到医院随访,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早期治疗。同时,早产儿更加要重视常规的体格检查,如发现生长发育问题,可及时纠正。

  文/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陈 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