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愈小大脑代偿能力愈强

  什么早期教育能有效地防治窒息儿、早产儿的智力低下呢?这是因为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中枢神经系统有非常复杂和完整的功能,所以,小儿出生前和出生后早期,它的发育有预定的程序和特殊的安排。然而,中枢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完全不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神经细胞如同一棵小树,它的树突、轴突好比树枝、树根,开始神经细胞的树突、轴突分枝很少,这些神经细胞的发育与小儿所处的环境能否接受到丰富的视、听、触觉等感知刺激有关,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一样。如果早期给予教育,神经细胞会茁壮成长、根深叶茂起来,并使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通路广泛而完善。研究证明,在视觉丰富环境中养育的老鼠,它们的视觉大脑皮层发育好,比养育在视觉刺激贫乏的标准实验笼子内的老鼠的视觉皮层更厚、更重。

  神经系统早期的可塑性表现为可变更性和代偿性。可变更性是指某些细胞的特殊功能可以尽管变,例如视觉系统细胞移植到其他器官系统,视觉细胞改变它的功能和新的伙伴在一起而起新的作用,并表现很好,但移植时间要早。过了一定敏感期,移植细胞不但不会起新作用,而且会死亡。这里有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神经细胞对经验的敏感性是可改变的。28天日龄的小猫,在没有特殊视觉经验前,视觉皮层细胞对所有方向的视觉刺激均敏感,如果在生后早期视觉敏感期给它看垂直条纹1小时,这1小时的经验可以改变视觉皮层细胞的敏感性,以后只能看清垂直方向的条纹,对横的、斜的方向条纹不敏感了。这种训练在生后早期效果最好,晚了,即使训练时间长达33小时,其效果也不会超过早期训练1小时。

  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能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在神经细胞损伤或破坏以后可以得到功能的恢复。研究证明,只有在生长发育早期,局部细胞缺失可由邻近细胞所代偿,但过了一定敏感期后,缺陷将成为永久性的。如在发育早期脑受损伤,到成年时功能很少影响。作者曾见过两个3岁左右的小儿,粗看起来,小儿智力和运动与正常同年龄小儿相差不多,但头颅CT片上可见一侧脑内有一个很大缺损透明区。追问病史,他们是在生后2~3个月以内颅内出血引起的脑损伤。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成年人,肯定会引起明显的一侧肢体瘫痪和其他脑功能问题。损伤成人大脑引起的特殊学习障碍常不能或完全不能代偿,而婴儿脑损伤常较少产生学习障碍,因为婴儿脑具有恢复功能。在动物妊娠早期,外科手术摘除其胎儿的一只眼,随后存活眼的视神经树突数量会大大增加。婴幼儿时期特别在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后,仍可在功能上形成通路,神经细胞的轴突绕道和别的神经细胞树突接通。有的神经细胞出现特殊的分叉,或产生特殊的神经细胞之间联结物突触,达到代偿功能的目的。有一试验,用胚胎脑组织移植到非人种动物获得成功,并观察到胎儿脑组织能增殖新的细胞,以新生的细胞重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的部分,或替代已经死亡的细胞。

  左脑与右脑是人大脑的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中间有神经纤维联结在一起。1981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斯佩里教授对左右脑功能不同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根据《右脑与创造》一书的说明,左脑是语言脑,掌管“说话”、“读书”、“写字”、“计算”、“组装”和“分析”等逻辑性、理论性的事务;右脑则是音乐脑,掌管“音乐”、“美术”为主的艺术、体育以及“立体感觉”、“模式”、“直感”、“信仰”等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领域。

  成年人当脑血管破裂或受到阻塞时,由于氧气不足,就会使脑受到中风损伤。较多中风病人提供的证据表明,当病变在右脑半球,便引起身体左侧的瘫痪,但却保留了病人完整的语言功能。这些患者还能恰当地和他(她)人交谈,合理地生活,但他们最严重的障碍是容易走失,难于记忆一些非言语的事物,以及有点儿情绪平淡。右侧瘫痪的中风则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一类中风是由于左脑半球受损伤引起的,他们会产生语言能力的部分或完全丧失(失语症),这类中风病人的悲剧在于患者完全是有意识的,甚至能理解大部分正在说的话,然而他(她)却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成年人左右脑的分工已定型,左或右脑的损伤,不能由脑的另一半球来代偿,因此,造成永久性的伤残。

  但是,有一个奇妙的病例,可用于说明婴幼儿脑的巨大可塑性。有一患儿在5岁半时切除了左脑增球,却发现在手术后21年,言语智商达到126分,他的操作智商分为102(正常),仍有非言语的思维能力,他已大学毕业。证明任一大脑半球都能发展高级语言能力。

  左脑真正承担语言开始于5岁左右。5岁以前,损伤任一侧大脑,还不至于造成语言能力的永久性丧失。但当脑成熟和高级语言能力发展后,左脑损伤永久性语言的趋势会扩大,成年人损害左脑言语区后,很少有恢复正常的说话的希望。

  人脑的组织一旦成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重组了,而儿童的脑实际上能在损伤部位周围有效地实行改组,使脑功能得到良好的代偿。

  以上所述均说明婴幼儿脑的可塑性强。如果对围产期脑损伤进行早期干预,对促进恢复、防治伤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